在中学校园里,只要你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不少学生拿着手机侃侃而谈。这些学生除了用手机向家长报平安外,还“玩”出了不少新花样:短信聊天,打游戏,下载彩铃,甚至********。在中学生的手里,手机的“便于与家长联系”的功能被弱化。
学生:手机是一把双刃剑
小雅(化名)是贵池某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从小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为了生病时能及时给家里取得联系,在小雅高一时,父母就为她配置了一部手机。只要在学校一感到身体不舒服,小雅就给家里打电话,父母马上会赶到学校,送她去医院接受治疗。在手机的“帮助”下,小雅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在去年的高考中,她达到了“二本”的录取分数线。
可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小雅开始不满足这些,她毅然放弃上“二本”的机会,走进了复读班,决定来年考上“重点”。在复读班紧张的学习氛围里,小雅感到压力突然增大不少,她开始跟以前的同学短信聊天,以此来缓解绷紧的神经。可渐渐地,小雅发现自己离不开手机短信了,只要心情不好时,她就想发短信找同学聊天。在最近的“江南十校联考”中,小雅的成绩急剧下降,老师说她再这样发展下去,今年连考上“二本”都难。在老师的开导下,小雅主动把手机交给了家长。小雅说,对中学生来说,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带来通讯方便,也容易分散学习精力。
家长:亲子之间的交流多了
“现在的手机价格不是很贵,给孩子买一个,联系起来方便多了,省得一整天都找不到人。”一位胡姓家长这样解释给孩子买手机的原因。说话时,孩子的电话就打来了,在电话里,孩子问她中午都准备了哪些好吃的。胡女士说,孩子有了手机以后,她们之间的交流就变多了。以往孩子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现在孩子会时不时地给她发些有趣的短信,开开玩笑。胡女士说,只要孩子没有因为手机而影响学习,她不会干涉孩子使用手机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让亲子之间实现随时联络,是家长给孩子买手机的主要动机。中学阶段学习比较紧张,孩子因为老师拖堂、补课而晚些回家时,父母难免会担心,现在只要拨通孩子的手机就可以知道他是否安全了。
但有些家长听说孩子在“玩”手机时,又有些担心了。在贵池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方先生,因为儿子在一次征文中获得了二等奖,就把自己的手机“赏”给了他。事后,方先生有些后悔,因为他发现儿子除了拿手机打游戏外,还喜欢更换彩铃。方先生说,他目前处在观察阶段,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他就收回手机的使用权。
教师:最好对手机说“不”
“在我看来,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希望中学生不要使用手机。”贵池中学的李南杰老师除了在班会上经常向学生讲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外,还禁止学生把手机带进教室。李老师说,中学生使用手机最起码会造成四点不好的影响:
首先,有些学生喜欢边走路边打手机,这样的行为过于成人化,与学生的身份不相称,也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仪表大方”等要求,并影响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
其次,容易在班级上形成互相攀比的坏风气。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买了手机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学生也会以各种借口向家长提出购买手机的要求。当班上的手机形成气候,那些实在买不起手机的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再次,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手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时,有些学生把手机调为震动状态,有短信来时,学生就会陷入“要不要回短信,被老师发现了怎么办”的矛盾心理中,这样必然会影响听课效率。
手机还助长了********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考风考纪。去年期终全市联考时,石台比贵池提前开考一天,贵池的学生马上就知道了考题和答案,这些都是手机短信的“功劳”。在考场上,很多学生用手机传递选择题的答案,这不仅给老师带来监考上的难度,也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还助长了一些学生的虚荣心,养成对手机作弊的依赖性。
最后,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时,微波辐射污染要比成年人大得多,而且这种伤害是永久性的。
李老师认为,对中学生来说,手机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便于与家长联系。如果中学生把手机辅助的功能“放大”了,那中学生持手机的危害就会愈加明显。
(转自 池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