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给班主任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探索班级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及时总结和推广班级管理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城南中学从本学期开始,在班主任例会中,安排了班主任工作经验"微分享"环节。 在3月5日的班主任例会上,唐学玲老师和吕梅勤老师做了班主任工作微分享。 唐老师是一位有20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她从"陪伴"和"关爱"两个关键词入手,与大家分享了《用心陪伴,用爱温暖》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高一年级部吕梅勤主任,主要从综合评价如何促进班级管理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罗校长对此次微分享工作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肯定了两位老师分享的经验,并鼓励全体班主任,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这次班主任工作微分享活动,不仅为班主任创设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是一次具有实效、快捷、高效的校本培训,拓宽了班主任工作的思路,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附:
用心陪伴 用爱温暖 ——3月5日班主任“微分享” 六安市城南中学 唐学玲 各位班主任: 大家好!根据年级部安排,今天由我与大家作班主任工作“微分享”。在座的大多数都是资深班主任,可以说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经验丰富,建树颇深,我只能说是班门弄斧,抛砖引玉,完成今天的任务。 每个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今天既然是微分享,我也不能占用大家过多的时间。我就从“陪伴”和“关爱”两个关键词入手吧。所以今天我的分享主题是《用心陪伴,用爱温暖》,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一、第一个关键词是“陪伴”。有句话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觉得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家长教育孩子,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这句话同样重要。正因如此,所以才有了另一句话:教师的陪伴是对学生最长情的告白!因为有陪伴才会才会发现问题,有交流和沟通,师生才能有感情基础。尤其像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很多孩子从小父母亲就不在身边,属于留守儿童,有不少还是单亲家庭。这些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缺失。性格上存在缺陷,如孤僻、任性、自私、冷漠、不服管教,而且从小就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学习自觉性差,抽烟、喝酒、化妆、沉迷于手机,网络等,缺乏自律。所以在校期间老师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陪伴要注意关键的时间节点。1、在校期间一日常规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1)早读课。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提前,最起码要准时到,这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出勤情况;关注到学生早读状况。(2)午休时段。这个时段的陪伴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保证学生午休纪律和效果;同时能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3)晚自习前(听力时段)。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4)第三节晚自习。教师在晚自习期间无特殊情况应该留在教室陪伴学生。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觉得班主任始终和我们在一起,这样师生的距离自然就拉近了。(5)晚自习后的陪伴。深入宿舍检查学生纪律情况和寝室安全卫生应该是每天必修课。教师一晚不去,寝室里就有可能乱成一锅粥,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情况。 2、特殊时段的陪伴。(1)周日下午返校时的陪伴。为了让学生周末返校能尽快收心,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上学期我要求我班学生每个周日下午3:00到教室自习,即使是在教室趴着休息,也能提前调整好心态,确保晚自习的学习质量。通过上一学期的实践,效果不错。每周日下午,即使我偶尔不到场,学生都能准时到教室自习。(2)和孩子们的周记相伴也是另一种很好地陪伴。每当周日晚自习坐在讲台上,批阅着同学们的周记,看着孩子们记录的一桩桩“小事”,在日记本里诉说着他们心中的烦心事,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再抬眼望着讲台下一张张童真的脸,平时他们给我带来的所有烦心事和“恨铁不成钢”的怨气都消失到九霄云外了。那一刻我可能会露出一丝无奈的笑,但那也是幸福的笑。(3)各种活动的陪伴。如大扫除。班主任如果能与学生一道参加,学生自然会干得更卖力;校运会如果能和学生们一起参加,这样不仅能在学生心目当中树立威信,更让孩子们感到班主任与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更会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本学期,我虽然只带一个班班主任和一个班课,但是经常会觉得时间很紧张。我相信在座的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有一个共识:现在我们的学生真的很难教、很难管。世上有一种活叫“良心活”,这是指我们教师;有一种事叫“没事找事”,这是指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虽然在陪伴学生上我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有时的确感到疲惫,但我只能用“煎熬并充实着”这句话聊以****。 (二)要讲究有“质”的陪伴。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就是班主任也经常在班,陪伴学生的时间也不少,但是班级却总是比较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班主任在陪伴的“质”上没有做好。比如早读,很多班级即使班主任在班,仍然听不到读书声。原因到底在哪?难道都出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吗?我想不完全是!我班的早读课我是这样要求的:首先我要求学生要大声读,忘我的读、投入的读;其次要做好早读课的规划,先读什么、再读什么,要完成哪些任务,我会随机抽查;第三在坐姿上要求尽量直起来,书本拿起成45°角;感觉想打瞌睡,自觉站起来。这样一来孩子们读得起劲多了。通过一学期的训练,现在即使我不在教室,孩子们也能大声地读书,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这里插一个发生在我班早读的小故事:2017届某同学因为不满同位罗某早读声音太大,影响到自己早读,不止一次到我面前告状,让我管管罗同学,呵呵,这样的事我还真愿意多管几次。)再比如听力期间,为了让高一刚来的同学们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上学期我经常晚餐在教室吃,陪着同学们,其实也是监督着他们,就是想一开始就把同学们带上路,养成好习惯。万事开头难,如果头没开好,后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会很被动。 二、第二个关键词是“关爱”。有位教育家曾说: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带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爱学生。 (一)营造班集体同学之间相互友爱的氛围。开学之初我就将“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确定为我班的班训。就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给身边的人带去温暖。通过一学期的反复强调和实践,目前我班同学团结友爱,关系融洽。班长会全力以赴的为同学们做好每一件事;卫生委员会很乐意的为同学们提供卫生服务,其他同学也是一样。教室里会始终保持整洁,黑板会始终擦得一尘不染...... (二)用“真爱”温暖同学。真爱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无私的付出;真爱表现在老师的眼神里,体现在老师言行上,更蕴藏在老师的内心里。只要你对学生付出真爱,学生也同样会用真爱来回报你。正所谓“以心换心,将心比心”。 这里我给各位举两个例子吧:2002届我班有位学生叫王尚元,平时的成绩很稳定,但进入高三下学期,思想出现了松懈,精力有所分散,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学习处于瓶颈期,迷茫),及时找其谈心,一次次的做他的思想工作并鼓励他要胸怀大志。在经过情绪和心理上的慢慢调整后,最终在当年的高考中王尚元同学考取了安徽大学,成为学校普通班当中唯一一位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结婚典礼时,特意邀请我到合肥去当证婚人,至今我们还保持着深厚的师生情谊。 2011届学生王延剑(女)同学家境贫寒,是个孤儿,心脏不太好,与养父相依为命,养父视力非常弱,几乎失明。三年中,在经济上我帮助过她,精神上经常给予她鼓励,生活上关心她。进入高三后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好几次在学校犯病,有时是白天,有时在夜晚。因为她的特殊性,每一次我都是亲自陪同她去医院,陪同她回来。2011年中秋节晚上,我接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朋友之多兮,无一知己。亲人之多兮,无人伶惜。师长之多兮,鲜有嘘寒问暖之辈。唯吾师唐,知吾晓吾,爱吾伶吾。念师之重兮,吾无以为报。为奋起而力学兮,方不负师之恩情也。赠与亲爱的唐,祝您中秋节快乐!”当时我真的感到特别的温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其实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时候真的很容易感到满足,而对于班主任来说,有时候感动和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明白:学校是最适合我的地方,教书是最适合我的职业,我愿意一直享受着校园的宁静与单纯,凡事不必去计较,管他世事纷纷扰扰! 这就是我----一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今天带给大家的微分享,谢谢大家! 2021年3月5日
|